高曉松做得好音樂,卻不一定能做好生意
2021-03-21 20:00
小號
默認
大號
高曉松3月16日起不再擔任阿里音樂董事,至此高曉松與阿里音樂之間只剩下5%的股權關系。高曉松之所以沒能帶著阿里音樂走向輝煌,是因為他一直以“音樂人”的身份,打造著他心目中的“音樂王國”。 | 相關閱讀(36氪)
49

東木
執(zhí)大象 天下往
當年被阿里600萬年薪聘請的高曉松,到底為何會黯然離開呢?若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阿里當年為何會看中高曉松。2015年,阿里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移動化轉型,而音樂業(yè)務又是重中之重。這時,馬云急需一個在音樂領域既有商業(yè)頭腦,又有藝術敏銳性的“操盤手”。而高曉松無疑符合這個要求。
首先,從音樂的角度來看,高曉松“出道即巔峰”,創(chuàng)作了《同桌的你》、《睡在我上鋪的兄弟》等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。另一方面,在擔任恒大音樂的董事音樂總監(jiān)期間,高曉松打造的恒大星光音樂節(jié),場場爆滿,這也間接證明了高曉松可以在商業(yè)領域有所作為。
或許也正是對自己的能力足夠自信,空降阿里音樂之初,高曉松意氣風發(fā)地表示:“我們爭取在3年內做成一家世界級音樂機構?!?然而殘酷的現(xiàn)實卻讓阿里和高曉松猝不及防,阿里音樂最重要的入口,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全部折戟沉沙。在我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高曉松的決策失誤導致的。
比如針對本有流量和情懷價值的天天動聽,高曉松并沒有穩(wěn)扎穩(wěn)打地經營現(xiàn)有用戶,而是將其改名為“阿里星球”,企圖打造一個滿足藝人、粉絲和商家需求的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(yè)鏈。我們姑且不從趨勢的角度看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(yè)鏈的路線正確與否,僅從用戶的角度就能看出高曉松決策對阿里音樂的致命影響。就此,阿里音樂夢和“董事”高曉松一同成為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