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斷棄養(yǎng)!多地“野味”產業(yè)及時轉產止損
2020-03-22 14:47
小號
默認
大號
廣東等地的一些野生動物養(yǎng)殖項目已經急速轉產。在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(zhèn)曲灘村,竹鼠養(yǎng)殖戶高官新把養(yǎng)殖的500只竹鼠交給政府部門,進行放生放養(yǎng)、科研、捐贈動物園等方式處理。 | 相關閱讀(第一財經)
Subliman
為什么我們經歷過瘋牛病、禽流感、非洲豬瘟后,并沒有拒絕牛、雞、豬肉呢? 果子貍肉(被認為是2003年SARS疫情的病源)、竹鼠肉(被懷疑是此次疫情的病源體),并不天然屬于致病肉品。攜帶人類易感病毒的肉類,才是不能食用的。既然竹鼠已經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飼養(yǎng)了,如果及時納入食品檢疫管理,像對牛、雞、豬肉一樣,事不至此?!? “拒絕野味”,遠不是完美的結論,然而在當今的語境下,可能是最睿智的結論。
7

張晨
關注中國產業(yè)經濟的“智識分子”
與SARS類似,新冠病毒也被認為是來源于野生動物,因此新冠疫情爆發(fā)以來,國家為了從根本上預防其再次發(fā)生,提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,各地紛紛出臺實施細則。民眾獵食野生動物多是源于好奇心理和迷信滋補治病傳言,缺乏對野味客觀真實的了解,反而增加了食用致病的風險。即便對野生物種有立法保護——畢竟很多野生動物本身就屬于瀕危物種,對維持食物鏈和生態(tài)平衡起著很重要作用——但對其檢疫、宰殺、加工和交易都缺乏專門的監(jiān)管。
改變百姓對野生動物的觀念和認識非常重要,不妨制定相關的禁止食用“黑名單”和允許食用“白名單”,并在青少年教育中增加對野生動物的分類概念和保護常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