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稱首款新能源量產車明年初下線,為造車已投入474億元

楊波
1、雖然資金鏈極為危急,但是恒大似乎是造車的信心不改,包括最新的這個表態(tài),頗有破釜沉舟的姿態(tài)。
2、只是,在恒大目前這種千鈞一發(fā)之際,所謂“三個月的攻堅戰(zhàn)”也很難讓外界對于恒大汽車有更大的信心,從今年4月上海車展被曝光的信息來看,恒大汽車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個殼,還是一大疑問。
3、退一萬步說,恒大汽車即使真的在年底造出了車,從生產線下量產的車輛,要如何處理呢?賣給誰也是一大問題,在品牌信任度受到極大沖擊的情況下,恐怕要讓消費者和渠道商來購買恒大電動車,也并非易事。
4、或者說,大干三個月,爭取讓12款車型中的某一款可以量產下線,主要就是做給潛在的投資方看的,讓未來的投資人敢于接盤恒大汽車,這或許這次最新表態(tài)的最大意義,也是恒大汽車部門的自救之舉。
5、從恒大的一系列資產來看,似乎也只有市值最高的恒大汽車,還具有最大的變現價值,可以拯救許家印于水火之中,畢竟新能源汽車的造車資質和廠房,也還算稀缺物,假如恒大汽車的團隊在年底前確實能夠完成承諾,對于外部想進場的投資人,恐怕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6、只是,從時間窗口來看,即使恒大汽車真的找到了戰(zhàn)略投資人,其變現的規(guī)模和能力也存疑,原因很簡單,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,很明顯也是“大魚吃小魚”的競爭游戲,恒大汽車的人員和技術儲備,并不能跟比亞迪這樣的巨頭相比,甚至也不如踏踏實實造車的蔚來、理想、小鵬,甚至不如哪吒這樣的新入局品牌,空有廠房和產線,以及紙上的規(guī)劃,想要真正落地,依然是困難重重。
7、商場如戰(zhàn)場,時機一瞬即逝,假如是一年前恒大就丟車保帥,主動引入戰(zhàn)略投資人來造車,資金鏈導致的全面崩盤危機,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,對于任何一家企業(yè)而言,幾百億的投入卻難有產出,這都是一場豪賭,而恒大汽車恰恰又賭輸了。
8、或許,恰恰是金元足球和恒大冰泉的成功,使得許家印太過于迷信“燒錢就是力量”,過于癡迷于人脈、資本,對于技術和市場缺乏敬畏之心,這種“大力出奇跡”的打法,恒大汽車不是第一個,也不會是最后一個,對于企業(yè)家而言,做減法比做加法恐怕更難。
9、在敬畏技術、敬畏市場之外,國內的新一代企業(yè)家們,靜下心來真正去深耕主業(yè),“深挖洞、廣積糧、不稱王”的古訓,應該有一定的借鑒價值。

蘇牧野
這條新聞中,值得注意的一點,其實是天津市濱海新區(qū)政府領導的亮相。恒大債務危機中,中國政府基本保持了緘默,“救還是不救”迄今是最大的懸念。而在恒大汽車這里,天津市政府出手了。
?
濱海和恒大互有所需。恒大汽車把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地的研發(fā)和技術力量都集中到了天津,稱“天津基地擁有發(fā)改委和工信部頒發(fā)的新能源整車生產雙資質,具備量產所需要的所有條件”。而曾經要成為“華北曼哈頓”的濱海新區(qū),萬一在最后一把出手有力,救活恒大汽車,未來倒也有可能成為某個造車重鎮(zhèn)。
?
但問題是,即便恒大把車造出來了,會有人買嗎?車是精雕細琢出來的,用“攻堅戰(zhàn)”運動式造車,買家能放心嗎?如果三個月真能攻出來,前幾年干嘛去了呢?